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实用技巧分享)

adminadmin 个人可随意亲子鉴定吗 2024-03-24 260 0

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实用技巧分享)

关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英语作文模板5篇,作文题目:How to impv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以下是关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小升初英语模板,每篇作文均为真题模板带翻译。

高分英语作文1:How to impv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Nowadays, the generation gap pblem is and seous,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very mon。 Are these pblems csed by busy parents or stct family rules first affect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 most families in China, both parents have to go out to work to earn money and pvide a better envinment for their lovely children。

Unfortunately, this leads to very little munication beeen them and stolen children。 As these parents always rest in their spare time, their parents and children do not know each other very well, and fction will also occ。 Parents\' demand for absolute obedience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generation gap。

They do not try to 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equally, so it is easy to solve these pblems When misunderstandings ase, busy parents should sacfice their spare time and actively 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to impve their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observe their children\'s behavior to understand their personality, which can reduce their quarrels。 In addition, parents should try to give up their absolute ghts in the family and let their children chat with them freely。

中文翻译:

如今,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亲子关系不好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问题是父母忙碌造成,还是严厉家规首先影响了亲子关系,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双方都要外出打工,以赚取更多钱,为他们可爱孩子提供更好环境。不幸是,这导致他们和盗窃儿童之间很少有交流,由于这些父母总是在闲暇时间休息,他们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太了解对方,摩擦也会出现,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听话,也是造成代沟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不试图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忙碌父母应该牺牲自己业余时间,积极友好地与孩子交流,以改善他们关系,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行为,以便了解他们个,因为这可以减少他们之间争吵。此外,父母还应尽量放弃他们在家庭中绝对权力,让他们孩子可以自由地和他们聊天。

万能作文模板2: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een most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s usually bong, one of the reasons, or the most ctical pblem: can \"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 trust each other, do you think, parents will not try to touch yo interests, nor will they try to make you deceived, which does not need extra worry and care that yo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is bad and may bee permanent harm to children and children Parents are always parents and children。

中文翻译:

大多数孩子和父母关系通常是枯燥乏味,原因之一,或是更关键问题:可以“不了解彼此,信任对方,你觉得吗,父母不会想办法触动你利益,也不会想办法让你受,这就不需要额外担心和关心你和别人关系是坏,可能会成为永久伤害,孩子和父母永远是亲子关系。

满分英语范文3: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Nowadays, the generation gap pblem is and seous,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very mon。 Are these pblems csed by busy parents or by stct family rules,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s first affected。 In most families in China, both parents have to go out to work to earn money and pvide a better envinment for their lovely children。

Unfortunately, this leads to little munication beeen them and the stolen children。 As these parents always rest in their spare time, their parents and children do not know each other very well, and fction will also occ。 Parents who require their children to be absolutely obedient are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ir generation gap。

They do not try to 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equally。 Therefore, it is easy to misunderstand them To solve these pblems, busy parents should sacfice their spare time to municate with their children and actively impve their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also observe children\'s behavior and understand their children\'s character, which can reduce their quarrels。

Parents should give up their absolute power in the family as far as possible, so that their children can Talk to them freely。

中文翻译:

如今,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亲子关系不好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问题是父母忙碌造成还是,严厉家规首先影响了亲子关系,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双方都要外出打工,以赚取更多钱,为他们可爱孩子提供更好环境。不幸是,这导致他们和盗窃儿童之间很少有交流,由于这些父母总是在闲暇时间休息,他们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太了解对方,摩擦也会出现,要求孩子绝对听话父母也是造成他们代沟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不试图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因此,对他们误解很容易导致这些问题解决,忙碌父母应该牺牲他们业余时间与孩子交流积极友好地改善他们之间关系同时,他们也可以观察孩子行为,了解他们孩子格,这样可以减少他们之间争吵,父母应该尽量放弃他们在家庭中绝对权力,以便让他们孩子可以自由地和他们聊天。

参考范文:

How to best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Nowadays, a wide-spread phenomenon occur frequently that parents make a lot of decisions for their children, even for most critical issues of their life, such as education, work or even marriage。 Though many parents regard their children as the apple of their eye, they have no enough knowledge how to best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ldren。

We may find several reason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above。 First of all, parents, with their former life experience, always think that they are able to make a better decision than teenagers do。 Next, they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 without caring for their children’s feeling。 What’s more, they assert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ir unfulfilled dreams is letting their children do things that they want them to。

How to solve such serious problems? To begin with, parents should adapt some strategic changes in children education。 They should consciously develop their children’s capabilities to think on their own。 In addition, children should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they encounter independently and may also search for parents’ necessary guide only at critical moments。

Positive parent-child bonds foster autonomy, curiosity, self-esteem and better decision-making skills。 So let’s take actions to improv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efore it’s too late。

相关推荐

以上关于“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英语”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实用技巧分享)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现实中也时常出现师幼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因而笔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试图从此书的观点中汲取精华,结合亲密关系的相关研究,为构建师幼亲密关系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一、西尔斯育儿经中诠释的亲密关系

西尔斯育儿经的具体观点是父母通过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来实现对孩子的依附性养育。对于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本书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尽早建立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你的孩子,帮助你的孩子尊重权威,为孩子确定规则,期待孩子服从管教,用榜样来教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的行为,培养谨慎的孩子,交谈和倾听;二是做依附性养育的父母。具体包括:对婴儿的啼哭作出回应,给宝宝哺乳,把宝宝“穿”在身上,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与宝宝一起睡觉,做孩子的帮助者。

二、西尔斯育儿经理念下的师幼亲密关系的建构

(一)把握教师角色,尽早建立师幼亲密关系

幼儿教师首先也应该意识到要尽早建立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并保持这种关系,以奠定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与孩子关系不亲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技巧缺乏信心。越早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活动就越容易开展。

1、做了解幼儿的权威者。

了解幼儿是教师采取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与能力,其教育技巧必须随着幼儿不同及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能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对待,幼儿的需求以及思想与大人截然不同。帮助幼儿尊重权威,并不是说教师作为教导者就自然而然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权威意味着尊崇,尊崇既意味着服从,又意味着敬重。让幼儿尊敬你,教师必须兼有和蔼与睿智这两种禀性。

2、做在相互信任师幼关系下的规则制定者。

教师从照料幼儿、逗幼儿开心的过程中会逐渐地了解幼儿,幼儿也会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对权威的尊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幼儿信赖你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会服从教师作出的限制。学会为幼儿确定规则,同时你又必须创造条件使得这些规则容易遵循。幼儿需要有划定的界限,没有界限,幼儿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不能生存。期待幼儿服从管教,幼儿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教师,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教师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听教师的话。 3、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用榜样来教育幼儿,教师应该树立让幼儿效仿的榜样。其实教师是幼儿接触更多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幼儿心中的榜样。培养幼儿的自信,有正常感受的幼儿也会有正常的行为。正在成长中的幼儿如果有着正面的自我形象,那么就容易被教育。然而,有着糟糕的自我形象的幼儿就不是这样。幼儿的感受不正常,他就不会有正常的行为,教师不相信他,因而他也无法信赖自己,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4、做幼儿行为的塑造者和导师。

幼儿生来就带有一些行为特征,有些被发扬光大了,而另一些被克服掉,这取决于幼儿被如何教育成人。另一些行为特征是通过积极地鼓励培养起来的。这需要教师敏感地把握,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时有效而又循序渐进地进行矫正。教师除了教育幼儿学会对别人、对事情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之外,还应该教会幼儿对自己负责任。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内心建立起这么一个安全体系,不断地向他发出提醒:全面地考虑你将要做的事情。交谈与倾听,教师希望幼儿以尊重的态度与你谈话,那么教师必须首先在交谈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学会如何倾听幼儿也同样重要,获得幼儿好感的更好办法莫过于让他知道你重视他。

教师与幼儿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那么教师就难以成为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难以成为幼儿的好榜样,也不可能成为幼儿的行为塑造者和受幼儿尊敬的导师。教师应该将上述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培养出令教师骄傲、令家长放心的幼儿。

(二)做依附性教育的幼儿教师

一是主动亲近幼儿。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哭作出回应,去抱他,去帮助他,同时注意倾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关爱。不要把幼儿的哭闹当做麻烦,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师幼亲密关系的机会;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和幼儿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关注幼儿的注意力、情绪、行为。这一方面利于教师亲近幼儿,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更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幼儿的行为和需求;照顾幼儿入睡,这时教师可以传递给幼儿爱和安全感,有利于形成师幼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形成幼儿的依赖性和独立性。

二是主动帮助幼儿。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都需要人去关心他,这些人是幼儿的帮助者,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为人处事。帮助者并不告诉幼儿去做什么,他们不会给幼儿下命令,而是从幼儿身上获得线索,把对幼儿的期望编织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之中。如果幼儿缺乏帮助者,那么幼儿教育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这样的教师也估且被称作依附性教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师幼之间形成相互的敏感,也是一种师幼心灵感应。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行为更有规律,才能培养出主动关爱他人的健康幼儿、健康公民,也有利于孩子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平衡。

幼儿教师如能做到上述,也就能够更好地建立师幼亲密关系。这事实上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专注素养、职业道德和对幼儿真挚的爱。形成亲密关系,对于教师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并保持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去了解幼儿,关心幼儿,与幼儿互动,得到幼儿的信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许下承诺,正视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充满爱和信任的心灵环境中接受教育,推动我们美好的幼儿教育理想及早实现。

参考文献: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2

[关键词]幼儿 亲社会行为 师幼关系

[中图分类]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009-5349(2012)01-0168-01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作为除父母之外与幼儿接触更密切的成人,她们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待幼儿。教师对幼儿亲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幼儿亲社会性发展的性质和水平。因此,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师幼关系与亲社会行为

幼儿期是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要让教师成为孩子喜欢的人,这样教育才有效。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一)调整教师角色,转变思想观念

在长期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师幼关系中占据着领导者和权威的地位,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要在同幼儿交往中建立信任和接纳的互动关系。要与孩子真正建立朋友式的关系首先就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蹲下来,与幼儿在同一高度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能够体会到幼儿情感与体验,发现幼儿的优点与进步。

(二)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需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正体现了这些需要从低级向高级的实现和满足。在幼儿园里教师尊重幼儿,才能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消除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从而使幼儿真心的接受老师。

(三)关系平等,公平对待

“平等”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地位平等,“公平”是说对待班里的小朋友老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对个别孩子特殊对待,也不能把一些孩子置之不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细心观察,从而让孩子的优点得到培养和发挥,并能对缺点和劣势得以纠正与弥补。

除此之外可以促进师幼关系和谐发展的方法还有很多,但讨论这些的更终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为教师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方法的探讨

教师影响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支持。因此,依据幼儿的这些亲社会行为的特点,老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与培养。

(一)老师要对幼儿进行直接的教导

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以及幼儿游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直接的教导,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比如,老师要告诉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能随意的走动;下活动时应该排好队,走在梯的右边,不能拥挤、推搡;在行为礼貌上,老师会教给孩子文明用语,主动与长辈问好,尊老爱幼等。

(二)教师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神圣和权威的形象。一个对有爱心、耐心帮助幼儿的老师会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孩子们也会在生活中主动地关心身边的人;而一个对孩子没有耐心,待人粗暴的老师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在幼儿园里,教师应多关心幼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给孩子提供帮助;在孩子取得成功或得到奖励时要与他们喜悦;在孩子受到挫折时要给予孩子安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免受伤害,教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三)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强化

强化主要分为两种――奖励和惩罚。奖励是一种积极强化,就是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增加其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概率。但是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时,可以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方法,通过实施有效地惩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1、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惩罚;2、对幼儿错误行为的惩罚标准也要保持一致;3、没收幼儿的某些特权;4、对幼儿惩罚的同时还要讲道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并告知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3]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3.

[5]冯夏婷,胡金娇,吴冬梅。建立新型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华南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3

【中图分类】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亲子关系作为中学生三大社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中更重要的社会关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及家庭教育学家的重视。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亲子关系则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例如品行障碍、精神错乱、自杀及犯罪倾向等。因此,探究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方面

1、 尊重孩子人格。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不仅爱子女,更应该尊重子女合理的要求,尊重其人格,满足其合理需要,这样子女才能真正爱父母,信任父母,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相互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对孩子指导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纵,孩子更容易感到安全、有自信心。

2、 重视有效沟通。作为父母,自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还要引导孩子跟自己沟通,这也是父母的责任。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父母观察子女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变化,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愿望。

3、 讲清道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制订明确的行为标准是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家长在制订行为标准时应尽量使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它的适宜性,不能超越孩子的接受范围。

二、学生方面

1、 学习一些青春期的心理卫生知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但心理发育恰好是处在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常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不太关心别人,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中学生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而父母仍把子女当作小孩来管理,从而导致了亲子之间的冲突激化。为此,多了解一些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减少亲子冲突。

2、 正确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换位思考。亲子关系能让中学生体验到父母无私的爱和人间亲情,亲子关系是塑造和影响孩子个性的更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中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孩子就更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能够理解父母的艰难。所以,不管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多么地难以接受,多么地不认同,作为子女,只要想想父母的出发点是为自己好,那么就更能理解父母,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3、 主动行动,促使父母改变不当做法。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冲突本身未必不好,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冲突,主动与双亲沟通,表现出妥善解决的诚意,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原因和背景。在冲突中,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或不适当的言词和行为。

4、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尊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善于倾听父母的教导,乐于和父母沟通,体谅父母和为父母设想的儿女是中学生应尽的责任,亲子关系的双方都有义务使家庭充满和谐、幸福、宁静的气氛。只要中学生能摆正态度,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会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氛围,顺利渡过所谓的“亲子关系危机期”,使中学生走向成熟。

三、学校方面

1、 开设家长学校,优化家长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双重的,既要“教W生”,又要“教家长”。家长学校主要应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能真正具有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还要向家长通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措施,建立双方的反馈机制。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4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家庭结构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此,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亲子关系的涵义。

亲子关系是保护下的血缘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父母与亲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儿童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次的人际交往关系,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青少年期亲子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其他关系及家庭的幸福及稳固程度,进而成为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存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类型与现状

(一)亲子关系的类型。

调查研究表明,民主型的亲自关系是青少年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教育理论说,它是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父母与子女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民主型家庭的子女具有安全感、健康、外向,具有创造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强等特点,这也与我们当代迅猛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现状。

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分化时期,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结构变化,亲子互动发生改变。

当前,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口之家是城独生子女家庭的典型模式,与非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和几代同堂的主干家庭相比,其具有更基本、更简单及无重复的特点。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对孩子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家长与孩子交流大都首先关心的是学习方面的事情,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这很自然就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而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强化,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识,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传媒时代的到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国内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和“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更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大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3、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儿童的自主意识增强。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往往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的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中,亲子关系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心理上相互理解是当今亲子关系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要的前提条件,父母的影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

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决定了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互相对待的态度。

首先,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使得许多人从不认真思考亲子关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其次,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是长者,在一定时期内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各种能力远远超过孩子,在认知性的交往中占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过分保护孩子。再者,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于父母交往的方式、内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

(二)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树立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之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时间作保证。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必须消除或尽量减少由于代际差异所带来的心理障碍,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在各种问题的看法、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方面求同存异,相互主动协调代际关系。

(三)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专家研究发现,子女情感上的忽视多半是由于父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或心理不健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情绪往往是更难自控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充满成功的期盼和严重压力的父母往往把委屈和不满向孩子和亲人宣泄。处于更年期的父母的情绪常常不稳定,青少年具有思维的独立性,然而较片面,情绪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教,渴望独立,亲子矛盾冲突,处于“亲子关系危机期”。当孩子顶撞父母,或使父母失望、束手无策时,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或冷漠或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父母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一要更新自己陈旧的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二要学习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一系列方法。

(四)改变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状,重视发挥父亲的教子作用。

据了解,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角色观念的影响及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父亲感到工作、挣钱的重要与紧张,并对父亲教育子女的作用缺乏认识,将教育子女的事全推给母亲,或是以父亲应充当“严父”,即采取板着面孔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无视孩子的人格,导致孩子疏远父亲,父亲由此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权利。

(五)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既要发挥父母的关键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绝不可忽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引入,研究者已认识到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参考文献:

[4]雷历,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0、(6)。

[5]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6]付明弘,。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学报,2002、(3),3,2、

[7]李丹。浅谈新形势下的亲子关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7,2、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5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家庭; 青少年; 性价值观

1文献综述及意义

家庭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是青少年获得安全感、归属感的源泉。家庭对于青少年而言,有着教育、抚养、生活、情感支持等功能,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道德观建立以及成长起着重要而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变化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和建立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都带来影响。有调查显示性教育方面通过“父母教育”获取性知识的比率更少,被认为更有用的比率更高,青少年更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是来自学校和家长。有学者提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结构、家庭文化环境与教育方式对青年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性道德教育的优点除“全程性”外,还具有早期的优势、血缘情感上的优势和个体教育的优势。

当前学者很少研究家庭对青少年性价值观的影响,尚无从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制度、结构和功能的变迁看待对青少年性价值观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针对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有学者从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养、亲子关系等角度,分析研究了对青少年的犯罪、网络成瘾、家庭暴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根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学者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很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成长的差异及独生子女的亲子关系、社会适应性、教育问题、社会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是针对青少年道德研究,有学者从场经济条件下探讨道德教育的困境,也有专家从传统伦理角度尝试青少年道德教育,这些研究都表现出了对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的担忧和尝试寻求新的出;三是针对青少年性现状的研究,一般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开展生性问卷调查,很少从性道德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该问题。

以往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具有启发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更主要是缺少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做解释性研究。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从理论方面,本研究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和家庭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对青少年的性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做解释性研究,填补在该领域的空缺,对理论的发展具有拓展意义。二是在实践方面,从短期角度看,针对青少年性价值观的出现的问题从家庭的角度做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家庭的角度理解这一现象,并帮助政策社会各界认识和关注该现象,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分析材料;从长远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时期就青少年的性道德问题,为各级政策制定和采取措施提供参考性建议。

家庭结构越简单,家庭关系少,家庭矛盾少,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也少。家庭矛盾少则越容易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强化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也越倾向于尊重家庭成员。父母是子女的任老师,子女在年幼阶段,靠模仿父母来获得社会化的基本知识,也会模仿父母的观念、态度以及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父母对婚姻的态度、夫妻感情和决策家中大事时的方式方法影响子女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父母在抚养子女、教育子女以及提供情感支持时,如果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家庭成员个人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强化对子女的影响作用。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子女建立人际关系,增强信任感,良好的教育影响子女对他人的信任、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逐渐形成判断基本事物的价值观,完成社会化过程,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尊从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在面对社会复杂多样的价值观时,更容易接受体现现念的自愿、自由、平等、相爱、合理,因此也更加容易具备健康的性价值观。当青少年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基本的生存需求时,青少年从其他事情中寻求平衡的可能性提高,表现出不在乎健康的性价值观,甚至有青少年希望通过明知父母反对的偏激事件(尤其涉及性道德)引起父母的注意。缺乏关爱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能力。对体现现念的自愿、自由、平等、相爱、合理等价值观的认同度受到障碍,也难以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

当前国内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基本的生活温饱问题得到改善,家庭的生产功能逐渐弱化。人们对其他的诸如情感、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强烈。体现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尊重和关爱、追求平等民主关系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家庭制度的变迁逐渐显示出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家庭结构逐渐简单而多样化,亲子关系更加注重关爱和平等,使家庭功能也凸显个人的需求。家庭生活个人色彩浓厚,家庭的社会功能弱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制度的变迁导致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功能也逐渐将社会功能转变为满足个人需求为主的生活功能。一个人的生活基本单位即家庭,如果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正常发挥家庭的基本功能,无疑有助于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父母的婚姻形式是组建家庭结构的核心,父母的婚姻形式决定家庭结构形式。夫妻彼此忠诚,夫妻感情越好,家庭亲子关系越好。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结构的稳定和家庭功能的发挥,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密不可分。父母决策家中大事时民主商议是家庭结构简单和家庭功能正常的理想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父母文化水平较高,也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子女性道德教育。父母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从组织结构方面阐述了家庭对性价值观的影响;家庭亲子关系从情感角度谈论了家庭对性价值观的影响;父母决策事物的方式则是具体家庭关系的表现形式,父母文化水平和开展性道德教育是父母履行家庭功能的方式。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共同作用于青少年性价值观,家庭结构稳固和家庭功能正常时,构建了良好的家庭关系,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才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家庭流动尤其是流动不完全的家庭,导致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关系特别是家庭亲子关系,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和家庭流动共同构建着家庭功能,当家庭功能符合家庭变迁的趋势及越来越注重个体主体性时,青少年的性价值观也越积极向上,反之则不健康。

4对策与建议

让青少年拥有健康的性价值观,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社会性的事件。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都给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道德观念带来了影响。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性道德观念,笔者仅从家庭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当青少年出现反常的性道德观念时,人们总是痛心疾首青少年性道德沦丧,父母则是不知如何跟孩子谈论性。从青少年对家庭生活的需求角度考虑,如果他们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即使父母本身缺乏性教育知识和良莠不齐性知识泛滥的今天,青少年也会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建立科学的性价值观。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每一位父母需要认真思考并自觉践行的部分。

二是开展家庭关系教育活动。政策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应针对当前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和如何维持婚姻情感等方面问题,积极开展各类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性教育等方面教育,尽可能地降低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家庭可变因素和创造家庭良好氛围。

三是促进进城务工家庭的稳定。家庭流动性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因此,政策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帮助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促进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流动的完整性,给青少年提供安稳的、充满关爱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瑞雪,李峰。生家庭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40-45、

[3]赵雪,江洋。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初探。才智(中旬刊),2011(5):210-211、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范文6

米纽琴认为,良好的家庭既有明确的权利等级又有充分的关系互补。一个治疗师走进家庭,首先关心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

家庭的结构:核心家庭与外界的界限是否明确,主系统(父母)与子系统(子女)是否协调;

权利:谁说话算数,谁和谁联盟;家庭规则:明确或者含糊,是否存在着分歧与对抗;

家庭的交流:信息怎样传递,孩子有话,先告诉谁;

行为序列:一个成员的行为如何通过互动来引发家庭其他成员的行为等等。

米纽琴认为家庭内部的功能失衡是产生孩子行为问题的原因。更常见的问题有:

一、情感纠葛或疏离

有情感纠葛的家庭,家庭界限僵硬封闭,内部却纠缠不清,像漫画中的人物,父母子女彼此过度依存,谁离了谁都不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十几岁还必须对父母言听计从,孩子的焦虑全部得由父母来承接。心理喜欢问两句话来观察这种情感纠结,如孩子与母亲睡到几岁?孩子心中有十句话,父母能猜到几句?情感疏离的家庭,家庭界限不清,无法处理外部信息与压力,成员间的关系僵硬,无法预测对方的反应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关系。

二、联盟问题

如跨代结盟,父亲或母亲通过对某一孩子紧密的联结来对抗另一方,在临床中,我们甚至还看到隔代联盟,爷爷辈与孙子辈结盟来对中间一代施压。另一更常见的结盟是父母表面看起来没有自身的冲突,而是通过顽固地对某一孩子的问题进行关注来减轻夫妻之间的压力,这被称为迂回冲突,孩子则成为代罪羔羊。每种结盟对家庭的系统功能都有一种破坏性力量,使家庭的规则、权利被修改,交流被阻断,家庭成员间彼此适应不良。家庭治疗师把父或母与一个孩子联结来对抗另一个人称为三角化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孩子既是代罪羔羊,客观上又在补偿家庭缺席成员的功能,如代替父亲去关心母亲,或代替母亲去关心父亲。

在课堂中我对她说:,你在治疗中实际上是替代“可怜”的父亲去责难那个“可怜”的母亲,你是不中立的。第二,你用看起来正确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来“教导”当事人,未曾了解家庭的“症状”是如何被延续和强化下来的,未曾了解孩子的问题又在行使何种家庭的循环功能来维持内部的一致性,你也是不中立的。同样,你把一种“焦虑”引入这个家庭,而没有考虑到文化与伦理的多样性和个别性。从更深的角度说,这个焦虑很可能来自于你的内心,因此,你更是不中立的。如此不中立的心理治疗,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经营好亲子关系?在人与人相处之间,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经营好亲子关系。其实,亲子关系就是一门即复杂又简单的学问。

1、家长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塑造易于亲近的、美好的优良形象。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沟通的样子。关爱和严格比肩并重。

2、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尽早发现并开导孩子的不良心理症结。父母要乐于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适时否决孩子的不合理的野蛮要求,但父母不能严词厉色,而是用温和的态度,而且要说明为什么拒绝。

3、父母也需要尊重小朋友,相信他们能做好,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孩子变得有责任感。

4、坚决杜绝家暴。如今已采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给孩子空间,支持孩子独立正面挫折,解决问题,让孩子从小养成尊重师长、关爱朋友等好习惯。

5、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温暖美满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生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游刃有余的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亲子沟通方法篇1

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双向过程。沟通有两个基本目的,其一是降低不确定性,增进相互了解,达成共识。例如,父母在带孩子去商场之前,如果没有适当的沟通,孩子对于去商场时是为了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是不确定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多种可能性,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会提出要爸爸、妈妈买玩具。而爸爸、妈妈在去商场时,并没有计划给孩子买玩具,或者父母觉得给孩子买玩具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爸爸、妈妈不让步,任由孩子哭闹,也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如果父母在带孩子去商场之前,和孩子说明:“我们这次去商场只是为小侄女买一个生日礼物,你可以为小妹妹挑选一个玩具。但这次爸爸、妈妈不能给你买玩具。”这样,孩子对于去商场的目的就很明确了,孩子在去商场之前,已经有了“爸爸、妈妈这次不给我买玩具”的心理预期。这种明确的心理预期,使得不确定性减少,而亲子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沟通的第二个目的是满足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了表达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只要能让孩子吃饱、穿好、有玩具甚至给钱给孩子用就满足孩子的需要了。其实,这是对孩子的误解。与成人一样,孩子除了物资的需求之外,同样有精神或心理的需求。不仅如此,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心理的需求甚至远远超过对物质的需求。在一次幼儿园的调查中,我们询问孩子:“你觉得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同?”一些孩子脱口而出:“大人可以打小孩,小孩不能打大人。”童言无忌的回答让我们想到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会习惯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但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表达的机会或自己的表达被拒绝之后,孩子选择的就是退缩或者敷衍,甚至撒谎。这并不是孩子生而俱有的,也不是孩子刻意要和家长对抗,而是一种“习得行为”,是一种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学会的消极应对策略。

对沟通目的的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亲子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而言,亲子沟通问题主要存在3个主要的矛盾:

其一是父母的权威意识和孩子的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在国内,父母是“家长”,即一家之主。父母被赋予了家庭事务的决策权。不少父母容易潜意识地把这种“决策权”也应用到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之中,不容孩子把话说完,否认孩子的想法,甚至嘲讽和威胁孩子,以此表现自己的权威。而对于孩子而言,其独立的意识在2岁开始萌芽,逐渐有了“我”的概念,这种“自我”的概念表现了对于自己是个独立个体的认识,孩子逐渐能提出自己的要求,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想要自己作主。这个阶段因此也被称为是孩子的“反叛期”。所谓“反叛”,只不过是孩子不再简单地完全接受父母的指令。但是,一些父母由于对孩子的这种发展变化缺乏了解,会误认为这时孩子是在挑战父母的权威,因此,容易采用斥责甚至打骂去压制孩子,让孩子服从。家长的打压或许换来了孩子暂时的“服从”和“听话”,但也可能造成了孩子胆小怯懦的性格,因为孩子会因此对“自我”产生不信任感;

其二是亲子沟通中的“目标导向”与“情感导向”的矛盾。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通常侧重于试图为孩子解决问题,而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往往侧重于希望与父母沟通感情。例如,小莉早上起床时,看到自己养了很久的一只宠物乌龟死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说:“孩子,有什么好哭的呢?别哭了,我明天给你另外买一只。”小莉听后哭得更大声了,她对爸爸说:“我不要另外一只。”爸爸说:“你再这样哭就没有道理了。”我们可以看到,在父亲与女儿的沟通过程中,女儿侧重于向父亲表达“我养的宠物死了,我很伤心”的情感,而父亲则侧重于“我给你另外买过一只宠物”;

其三是经验的差异而造成的。父母容易从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或告诫孩子,而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经验感受或与父母有不同的经验感受,从而无法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告诫,进而产生冲突。例如,孩子放学回家时带回来一盒新的橡皮擦,爸爸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孩子自己不可能有钱买橡皮擦,于是就问孩子:“你是不是拿了爸爸的钱去买橡皮擦?”孩子回答说:“不是!是同学给的。”爸爸想:“同学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你橡皮擦?”于是就对孩子说:“不可能。你一定是偷了爸爸的钱去买的,还不承认?”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父母要怎样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呢?

首先,父母要为双方的交流、沟通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和氛围直接影响孩子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良好的环境是指父母在沟通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用词、语调和语气,同时尽量避开电视或其他吵杂声音等干扰源,并且尽可能找双方都可以专注的时间交流。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咄咄逼人、气势汹汹,孩子必然会选择退缩。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爸爸发现孩子有一盒新的橡皮擦,可以在孩子完成功课后,用好奇的语气询问孩子:“今天怎么有一盒新的橡皮擦呢?”孩子说:“是同学给的。”爸爸可以接着问:“是哪个好同学给你的啊?”如果有必要,可以核实孩子回答的真实性;

其次,在沟通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聆听孩子的表达。聆听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许多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都是侧重“说”,而忽视了“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聆听,能有效地激发孩子“说”的愿望。为此,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父母要尽量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回应如“嗯”或简单重复孩子说过的内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

第四,亲子沟通的基础是信任与权威。没有了彼此的信任,沟通也就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亲子沟通中,如果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就意味着父母失去了教育的权威,因而也就丧失掉了家庭教育的基础。而父母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必须率先垂范,言而有信,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庄子中“曾子杀猪”的故事:表明一方面,对孩子的承诺需要认真兑现,另一方面,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不能随意承诺。尤其是当父母让孩子做选择时,更好避免开放式的选择条件,例如:“你今天想去哪里玩?”而应该提供封闭式的选择条件,例如“你今天想去哪里玩,游乐场还是动物园?”这样,父母能较好地控制实现承诺的可能性,进而树立起父母的教育权威。

郑福明

华南师范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哲学博士学位

广东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与社区研究部

现代育儿周刊专栏作者

著有

学生职业指导,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亲子沟通方法篇2

关键词:青少年 亲子沟通 心理健康

由于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和“危机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或问题,亟需社会关爱和师长的指导。而亲子沟通则是家庭环境中给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有效方式,因此亲子沟通的研究,尤其是针对青少年阶段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系的研究,是近年国外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国内关于亲子沟通的研究还较少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面临急剧的社会时代变化,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的机率不断升高,通过社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势在必行,其中家庭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以亲子关系为纽带,以亲子沟通为途径实现的。因此,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就自然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逐步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和自主,人际交往的范围逐步扩大,角色意识逐步增强,开始探索并构建自我同一性。但面临繁重的发展任务,仅凭青少年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必须得到外界的支持。其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来自父母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父母支持的重要途径就是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

以往对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Jackson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相联系。Collins等人认为,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父母与子女交流的一些信息受到重视,这些信息会使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帮助青少年认清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并能够敏感地体察家庭中其它成员的思想和情感。Grotevant和Cooper研究了沟通在青少年脱离家庭,获得独立的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亲子沟通会影响青少年同一性的形成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的青少年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同一性。

在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自尊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而与青少年的孤独、抑郁呈负相关。

可见,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尤其与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而不良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不良的社会适应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行为密切相关。

(二)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是改善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要求

青少年期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但青少年期却是亲子沟通问题比较多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期的个体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对父母的脱离感增强,越来越不满意父母的管束,而这时父母如果没有意识到子女心理上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则不可避免会导致亲子沟通障碍和亲子冲突的发生。

对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研究发现,初中生与父母的冲突和不一致呈增加趋势,而与父母的亲密感和凝聚感呈下降趋势。有些研究认为,青少年的亲子冲突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正常过程,它反映了青少年寻求独立自主、向有别于父母的方向发展的倾向;然而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关研究发现,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国内有研究者通过自编的初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自我报告对初中生的亲子沟通进行了调查,发现青少年认为与父母“无话可说”和“得不到理解”分别占48.5%和41.6%。

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状况的不尽如人意和亲子冲突的普发性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的研究,探寻有效亲子沟通的实现途径。

二、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就以上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亲子沟通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两大问题。

(一)亲子沟通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研究领域

有学者认为,以往研究常常把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一部分,以研究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或者根本不对亲子沟通和亲子关系加以区分。可以说,亲子沟通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分散研究多,整体研究少。

现有研究多是对亲子沟通某一方面的分散研究,缺乏对亲子沟通的整体、系统研究。亲子沟通是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目前的研究多是选取亲子沟通过程的某一方面进行单独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于研究的范围、概念的界定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许多研究结果的不一致,也无法把握亲子沟通的整体情况。

2、工具性研究多,实体性研究少。

现有研究多是从亲子沟通作为影响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出发,把亲子沟通作为一种手段,或研究中的一个变量,强调亲子沟通的工具性。对亲子沟通进行实体性的研究较少见。这说明亲子沟通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二)没有真正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亲子沟通

通过对现有亲子沟通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的更大问题就是没有真正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亲子沟通。现有的研究在探讨亲子沟通的特点时,几乎都是根据亲子沟通的外在行为指标(比如亲子沟通的频率、时间、内容、主动性等)来衡量,鲜有从亲子沟通内部心理过程探讨亲子沟通特点的研究。有研究者就认为,沟通研究之所以五花八门,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沟通过程心理机制的研究。沟通过程研究基本上是从传播学的角度介绍沟通过程,从信息发出者解码信息并发出信息,经过信道将信息传至信息接收者,接收者接受信息并译码,这是较简单的沟通过程模型。

因此,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深入探讨亲子沟通的内部心理过程是亲子沟通研究课题的应有之意。否则亲子沟通的研究就无法深入,也无法准确理解亲子沟通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更无法准确预测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当然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找到提高亲子沟通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65―72、

[10]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

亲子沟通方法篇3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更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情感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等问题,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基础和关键。

一、初中阶段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水平也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 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发展进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初中生表现为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反抗父母的嗤。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除了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成长;有些家长虽然试图与孩子沟通,但收效甚微;还有少数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采用分随机抽样法,利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选取我校七、八、九年级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14名;七年级76名,八年级72名,九年级68名。通过问卷考察了初中生对自己和父母沟通质量的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一)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

(二)父母文化水平对亲子沟通水平影响显著

(三)亲子沟通的质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

七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更好,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占总数的79.8%,在小升初期间,父母的关心与支持增加,家长更注意与子女进行交流;八年级时沟通质量开始下降,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有56.8%,这一时期学生独立的欲望更强烈,很容易对父母的管教不满,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九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更差,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仅占46.5%,由于中考的压力,亲子间的冲突可能就会进一步加剧。

(四)亲子沟通的更大障碍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过多干涉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过多干涉自己的占大多数,认为父母忽视自己的只有很少部分。

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喜欢与同龄朋友在一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父母的看法,就更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过多干涉自己。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成绩比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还重要,所以很有可能会让彼此的关系日渐疏远。

(五)家庭教育方式对亲子沟通影响显著

另外,父母的期望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12.7%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期望难以实现;48.2%的学生认为压力比较大,期望比较难实现;29.4%的学生认为压力可以接受,期望能够实现;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压力。

可见,初中生阶段,父母的不理解、过多干涉、过高期待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对亲子关系的调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良好亲子关系指导的占79.1%。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致力于“助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即如何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亲子之间有效沟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助力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引领与疏导的作用,助力家庭教育,我们全面探究了促进亲子交往,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懂得科学教子、正确施爱,让学生学会理解、感恩与责任。

(一)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1、举办讲座,普及亲子知识

2、进行家访,搭建亲子桥梁

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看法和意愿。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家访能搭建一座心桥,及时沟通家长、孩子的思想感情,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发展情况,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引导帮助父母全面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引导父母理解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解决他们的问题。班帮助家长接受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对孩子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耐心真诚地与家长商讨家庭教育的失误,努力为每个家庭找到成长的“更近发展区”,引导家长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提高了教育合力。

3、开通微信,拓宽亲子渠道

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分班级开通了微信群“亲子和谐工作坊”,开辟了家校互动的新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和家校教育的有效合作。七八年级班老师将学生的作业、优秀作文、美术和手工作品、竞赛答卷以及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奖状、课外活动、荣誉证书等信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及时发送展示给家长观看,让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常常考虑如何把事情干得更好、更有效果。九年级班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升学压力。“亲子和谐工作坊”拉近了亲子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互动交流的频率,为家长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

(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引导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6.5%的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工作非常辛苦,生活压力大,应该理解并回报父母。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认为,感恩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必须具备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其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回馈和责任的心。20世纪以来,更多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感恩心理进行研究,基本认同感恩对个人的积极作用,认为感恩是对受到恩惠的积极认知的结果。

学校推出感恩系列主题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体察父母的爱心,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我们要求学生当看到妈妈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知道爸爸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时,把对父母的赞美表达出来;在节日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问候与祝福,这些做法让爸爸妈妈们激动不已。然后,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学会感恩,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感恩教育促进了亲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举办亲子对话活动,促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敏感、易于冲动,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化解这种亲子矛盾。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亲子训练对完善孩子各方面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明显的效果。学校倡导以班和任课教师作为桥梁,组织亲子对话活动,促成亲子感情交流。

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同享受阅读快乐。学校推荐书目,在读书后,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写下感想。他们说,“一同学习,一道成长。相互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从书中受益”。

开展“书信传亲情”活动。利用家长会召开的时机,学校发动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倡导家长给学生回信,使他们能相互表达出生活中不会轻易表达出的情感。

举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学校邀请知名亲子教育专家、部级心理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做“让生命充满爱”感恩专题演讲。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道理触动了在雒恳晃还壑诘哪谛摹!跋蚋改感芯攀度鞠躬礼谢父母恩”“拥抱父母”等环节,点燃了家长和师生的内心情感,家长感慨:“爱的教育将使他们受用一生!”在亲子专家的引导下,孩子们眼里充盈着感动的泪水,拉起父母的手,满怀感激之情投进父母爱的怀抱。

亲子对话是传递爱的桥梁,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亲情互动和心灵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使孩子产生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亲子沟通方法篇4

关键词 农村 亲子沟通 青少年

中图分类:G78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Rural and Non-rural Adolescent

DONG Yang, PENG Xu

Abstract The scale of family parent-child munication situation of 1254 adolescents with parent adolescent munica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adolescent parent-child munication: low; participation in the tendenc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 rural youth, while in the control need of this factor, the rural adolesc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ural youth。

Key words rural; parent-child munication; adolescent

1 问题提出

青少年处于“断乳期”,这个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走歧、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生在这个时期。上述研究表明,亲子沟通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状况有助于了解青少年亲子沟通情况并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从而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采用的被试样本来自城,但关于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农村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现状比较研究,揭示农村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的现状,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并修订了西南师范张峰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问卷),该量表共37题,其中测谎题4题。该量表由八因素构成,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轻松感、支配需要、理解、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和开放的表达,8个cronbach’a因素的系数分别在0.650~0.872、该问卷总cronbach’a系数为0.932、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即“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得分越高,表示青少年认为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越好。

2.3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考察农村、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的情况,对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各因子得分作统计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表2、

据统计,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每题的平均分只有3.55(满分5分),说明青少年亲子沟通水平不高。

从表 1、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得分小于4分,处于“不确定”水平到“大部分符合”水平之间,但农村青少年得分略高于非农村青少年。

具体来讲,在参与倾向性、支配需要、理解因素上,农村青少年得分与非农村青少年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4.1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每题平均分只有3.55、处于“不确定”水平与“大部分符合”之间。这主要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关,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就越有可能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在与子女沟通时,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经济收入较高的母亲更倾向于情感温暖养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理性而善意的理解,与子女更容易沟通。而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且沟通意识不强,他们较少主动去获取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不能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且因大多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一些父母为了维持生计而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其子女沟通,易造成青少年内心被冷落的情感,孩子想要与父母沟通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反而被压抑,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亲子沟通水平低下。

4.2 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下属因素得分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均较低,但两者的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高于农村青少年。表明在与父母沟通中,非农村青少年力图改变或控制父母思想、行为的动机比农村青少年强烈。相较于非农村父母,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并不高,其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小,使得农村青少年没有很大的反抗心理。另外,父母与青少年容易在青少年与异往这一问题上发生冲突,而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农村父母并没有严格限制他们与异往。这使得农村青少年在与异往这一问题上比非农村青少年更少发生亲子冲突,因而没有像非农村青少年那样强烈地想要改变父母思想的动机。

在情感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和开放的表达这四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与非农村青少年的得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两者在这四个因素上的得分都较低。表明青少年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易感到压抑和不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很强的获得爱与归属感的动机。这可能与亲子沟通方式不当有关,很多父母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唠唠叨叨地说教,忽略子女的感受;有些父母甚至在与子女交谈中表现出的“攀比”心理,常拿子女的短处与其他人的长处对比。这易使子女无法在与父母沟通中获得爱与归属感,甚至感到压抑和不安,从而不敢在父母面前直截了当表达自己感受,不能专注地与父母沟通。

农村青少年亲子沟通总体水平不高;在参与倾向性和理解这两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村青少年,在支配需要这个因素上,农村青少年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农村青少年。

课题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以梅州为例(314B0116)

参考文献

亲子沟通方法篇5

【关键词】亲师关系 营建 策略

现今各年龄段学生的父母一般学历较高、家庭富裕,在独生子女、少子女社会背景下,对子女教育有着极高的期待。台湾教育界有“怪兽家长”一说,具体表现为:(1)把教师当保姆,主要在小学阶段。如家长担心孩子流汗容易感冒,于是交代教师每天提醒孩子换衣服,教师偶尔忘记,家长就会埋怨甚至投诉。(2)喜欢指挥教师。家长受教育程度高,经常干涉班级事务,对班的班级管理经常电话“指导”,有时到校口授“秘笈”。(3)喜欢投诉。认为教师是“圣人”,不能出半点错,一有不满就打电话给校长,写“告状书”给教育部门。面对“怪兽式”家长,大部分班缺乏有效地应对能力与策略,亲师关系受到严重威胁。

营建良好的亲师关系,才能使班、家长双方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现实教育情境中,“不适任”班和“怪兽”家长虽然少见,但只要班、家长双方掌握良好亲师关系的营建策略,亲师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冲突就可能逐步地缓解、消除,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良好亲师关系,必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 营建良好亲师关系教师的策略

1、开展亲师座谈会,创造好的开始

管理一个新的班级,次亲师座谈会(即家长会)是班与多数家长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要使亲师座谈会成功,班要在事前准备、担当主持以及会后联系上。

会前充分准备,做好以下工作:(1)印发通知邀请家长出席。(2)准备材料,制作PPT课件,呈现班级建设理念,沟通学生教育观念。(3)拟定座谈会流程,与座谈会通知一起印发给家长。(4)组织学生准备感恩卡、感谢信,感恩父母的倾情付出。(5)布置座谈会温馨场地,准备学生学习成果展。(6)与班级学科教师沟通,做好座谈准备。

座谈会的重点是让家长了解班级,认识、信任班和学科教师。在座谈会过程中,班要通过言语、行为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班是一个有思想、肯用心的班,让家长相信班级有一个有效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优秀教学服务的学科教师团队。在与家长沟通孩子问题时记得每个孩子都有优点,正确看待孩子;沟通时注意倾听,用“我们”代替“你、我”。在座谈会时,尽可能邀请学科教师出席,陈述该学科教学理念,让家长了解学科学习,明确怎样配合学科教师做好工作。

座谈会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式巩固成果:(1)组织家长写“父母寄语”激励孩子。(2)动员家长写班级建设、学科教学建议与班、学科教师进行沟通。(3)关照无法参加座谈会的家长,请学生带回会议资料,提供联系方式,欢迎家长随时与自己联系。

2、多元沟通,缩短亲师距离

日常的多元渠道亲师沟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定期“情书”。班定期给家长写信,介绍班级近况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并请家长阅读书信后,提供教育教学建议以及自己孩子需要特别照顾、疏导的地方。通过定期“情书”(可2~3周一次),大部分家长都能有效了解班级近况和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考与工作安排并做好相应的亲子教育工作。

第二,教育教学问卷。以半学期为单位,组织开展班级教育教学问卷调查,以书面形式由学生带回陪同父母一起填写。学生上交调查卷后,班与学科教师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区别普遍性需求与个性化信息,审视教育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需求,是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第四,电话访问与上门访问。通过定期“情书”、教育教学问卷、校讯通,班级普遍性问题基本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学生、家长的个体诉求与问题,则需要通过与家长的单独交流来解决。对于家长简单的诉求与问题,班可以通过电话访谈的方式与家长联系解决,复杂、棘手的问题,班则需要主动联系家长,在适宜的时间到学生家里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与家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亲师冲突,冷静科学应对

在一个友善的沟通环境,仍有可能出现亲师隔阂乃至冲突的。遇到这样的情形,班需要冷静科学地应对。

,暗示自己,家长不是来找碴的。家长找到班,肯定是真的有困难,尤其是一些情绪激动的家长,其实内心特别脆弱、着急,需要班耐心倾听、提供帮助。许多亲师冲突激烈,以学生转学收场的案例,往往一开始只是家长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希望向教师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听懂这些诉求,真正无理取闹的家长是极少数的。

第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家长情绪激动地找到学校来,即使觉得家长的说辞无理、无据,班也应冷静倾听,理解家长的心情,再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班一定要养成两个好习惯:一是先表达对对方感受的尊重;二是避免出现敏感词语如:“可是”“但是”。班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回应,如:我很了解你的感受……,我的想法是……,等。

第四,回到孩子利益的立场进行思考。善于亲师沟通的班都了解“天下父母心”,如果家长喜欢你,那是因为你喜欢他的孩子;如果家长肯定你,那是因为你肯定他的孩子;如果家长接纳你,那是因为你接纳他的孩子。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亲师冲突时,班如果能够理性地回到孩子利益立场上思考,让家长知道亲师的目标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彼此之间的冲突就容易缓和、消除了。

二 营建良好亲师关系家长的策略

1、以信任和关怀为基础

父母和班的角色不同,班肩负关照全班学生的责任,父母则只需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父母想创造对自己孩子更有利的成长环境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自己孩子更有利的方式未必对班级其他孩子有利。如果家长自身先有“够好就好”的观念,不是老想着为孩子找到更好的教师、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就有一个合理期待的范围,亲师关系自然有宽松的空间。家长要相信,班的所有作为都是基于“为孩子好”的动机;班也是人,对于流动于彼此间的情绪都是感觉敏锐的,信任是亲师沟通更重要的基础。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家长平时就要有意识地信任班、表达正向、支持,多鼓励、肯定,少指责、批评。班需要家长的肯定,如果做得好,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怀、鼓励,出了点状况家长就找上门来。班每次看到家长就感觉有麻烦需要处理,自然就不喜欢和这样的家长见面,亲师之间容易出现隔阂、矛盾。

2、理清问题的焦点,具体陈述问题

许多家长的烦心事是“孩子没困扰,父母有烦恼”,通常是教师的某些言行,勾起了家长学生时期某些不愉快的回忆或负面的情绪体验,这是家长自我的投射,并不是孩子真实的感受。家长在与班沟通前要先理清问题的焦点,如果孩子没困扰,那就大可放心。

家长与班沟通时,如果只给一个批判性的主观论断,然后要求解决,极可能得到班的否定。比如,“这么做会抹杀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叙述抽象且主观性强,班一般不容易接受。家长在与班沟通时,应当具体陈述问题,并尽可能提供合理的替代方案,这样,班就容易明白家长所说的问题并作具体的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出改变。比如,某小学家长和班沟通作业太多的问题,班要求学生每个生字抄写十遍,家长发现自由孩子生字生词很少出错,认为只要抄写五次就足够了。家长在具体陈述问题之后,建议教师,是否考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设定一个弹性的范围,例如生字练习五至十次,让家长和孩子自己选择,但是,如果孩子选择五次,而考试时错字却超过一定比例,那么下一次作业是每个字练习十次。这样的陈述问题并建议,就容易被班教师接受,提高孩子作业的有效性。

3、表达同理心

中小学校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压力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拼命抓应试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班身上所肩负的重任,是许多家长无法真切感受、难以想象的。家长缺乏同理心的问责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沟通不是只有技巧,态度温暖,沟通才会有效。家长尤其要避免的是带着孩子直接跑到教或办公找班讨说法,当着孩子的面责备班。家长对班的责备与批评,无意中会给孩子带来“这个班不值得尊重”的信息,日后孩子在学校往往会表现出对班的轻视、不满,而这正是许多师生冲突的导火索。

不论班上或者孩子出现了什么状况,家长找班沟通时,步应先表达同理心。比如,家长先以“老师您要关照整个班级,要符合每个家长的需求,真是不容易!”“我们看到这个班级确实有几个孩子问题比较多,老师您辛苦了!”这样的话来表达对班的同理心,班就能从家长的支持中找到力量、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亲师双赢的理想效果。

4、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地点、工具

亲师沟通要及时,但只有时间、地点、工具适当才能沟通有效。一些家长找班谈话,没有事先征询就直接跑去学校,也不管班是否正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或是班正有急事要办。在这种情况下,亲师沟通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家长要找班谈事情,更好是先约时间或是利用课余时间,这样班可以有准备地静心倾听、思考。另外,如果家长不是有急事,一般不应占用教师下班休息的时间。

在沟通地点上,学校班办公或者教学附近安静空间都可。如果家长要跟班交流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在让双方可以静下心来解决问题的场所。

在沟通工具上,手机短信、亲师联络簿、电话都是有效的沟通工具。手机短信、亲师联络簿以文字形式留存,班可以自主安排阅读,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并反馈,适宜于重要而不急于处理的事务沟通;电话联系便捷及时,一般比较适合急事上的沟通处理,而不能解决需要深入交流的问题。

复杂的问题,则需要面对面的沟通。

5、亲师冲突,回到孩子利益

大部分班具有教书育人的热情,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如果孩子碰上“不适任”的班,而家长已经具有相当的诚意和沟通技巧,可始终没有得到班的正面回应,那么家长就应关注孩子利益,给予孩子精神情感支持与科学引导。

,家长自力救济,当好孩子的消毒剂和打气筒。消毒剂就是在班某些不当行为伤害到孩子的自信与自尊,造成孩子退缩时,帮助孩子分析,让孩子客观积极地认识自己,避免受到心灵的创伤。打气筒就是在班的教育方式无法做太多调整,而偏又不适合孩子,孩子不断遭遇挫败时,家长针对孩子的努力与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学业、面对生活。

第二,鼓励孩子面对合理范围内的班教师多元状态。一直帮孩子安排家长自以为更好的班教师,不见得就是好事。学生在不同学业阶段碰到不一样的班是很自然的事,善于接纳与包容的班会带给孩子温暖的滋养,注重规范与要求的班也是孩子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历练。无论是民主、宽松还是专制、严格的班,家长都应鼓励孩子从他们身上汲取生命需要的养分,走向成熟。

当然,如果孩子碰到难以承受的不合理对待,家长必须要通过各种正当渠道反映问题,积极沟通解决;实在不能处理的,就必须考虑转换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俐容。亲师正向沟通五招[J]。亲子天下,2010(2)

亲子沟通方法篇6

【关键词】 亲子关系;信息交流;生命价值;学生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1]。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融合了个人所参与过的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2]。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的核心机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3-7]多从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本研究通过对生亲子沟通、价值观现状的考察,进而探讨亲子沟通与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当前的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3 价值观的亲子沟通类型差异 生亲子沟通类型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上,一致型、多元型分别与保护型、放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且一致型、多元型家庭的各因子均值大于保护型、放任型;一致型和多元型除了在独立进取、享受人生、非教条盲从和二阶因子个人生活价值取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他各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一致型的得分除维护传统、社会同情、诚实守信、追求美和二阶因子社会生活价值取向小于多元型外,其他各个因子上均大于多元型;保护型家庭承认权威、超自然信奉、求知好奇、自我中心和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的因子均值大于放任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就整体而言,生中一致型所占的比例更低。这与方晓义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生亲子沟通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更多的家庭依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也可能与量表本身的设置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未制订公认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亲子沟通量表,采用的依然是国外的量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难免不同。

高质量亲子沟通的家庭中,其子女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反之,其子女消极价值观形成的概率更大。亲子沟通是影响当代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亲子沟通类型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亲子沟通,采取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引导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4 参考文献

[1] 喻永红。当代不同类型生价值观系统比较及教育的思考。重庆:西南师范,2002、

[3]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等。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1、

[7]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9] 张麒。上海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上海:华东师范,2001、

[10]程涛。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济南:山东师范,2004、

亲子沟通方法篇7

背景分析:,学生缺乏主动应对冲突的意识和愿望。与父母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冲突不断发生,两者互为因果,学生感到痛苦,但多采用默认现状的态度,没有主动应对冲突的意识和愿望,为此迫切需要通过适宜的手段来唤醒和激活学生改变现状的动机,从而引发沟通行为。其次,学生不了解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真诚沟通是化解亲子冲突的有效策略之一,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与父母沟通。为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有效沟通更基本的要素,如克制情绪、真诚表达等。

理论辨析:本次活动中讲到的亲子冲突主要指在亲情基础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误会、态度等原因而产生的冲突。要使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沟通方式化解亲子冲突,一要激活他们主动沟通的意识,二要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影响沟通能力和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沟通态度和沟通技巧。活动中将从这两方面作重点引导。

活动目标

1 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激发主动应对冲突的动机。

2 明确沟通在化解冲突中的作用,强化主动沟通的愿望。

3 了解沟通的要素,尝试应用沟通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暖身:情感的渲染

暖身游戏:YES ORNO

规则:老师说几段话,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向回答,如果是就回答NO,如果不是就回答YES。

教师:非常好。我也感受到我们都有了一个良好的状态,积极、活跃、真诚。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课堂。

欣赏音乐爸妈谢谢你,配以相应的亲子图片,渲染气氛。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音乐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小到大,父母是更爱我们的人。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难免会与父母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子冲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亲子冲突的案例。

二、小方的故事:认识冲突的危害

期中考试期间由于身体不好,小方考得不太理想。妈妈看了成绩单后,一个劲地数落他,说:

“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还这么不努力,不争气,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本来小方的心情就不好,听了之后就更委屈了,立刻回应说:

“你哪里是真正的关心我,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妈妈听了又怒又急。于是,母子之间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而且一直到现在,两人的关系还很僵。

教师:这是我们高中生可能碰到的一类亲子冲突事件。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的情形,请设想一下,亲子间的冲突有可能带来哪些现实的后果与危害?

小组讨论:母子都情绪不好,家庭氛围受影响;妈妈更伤心,孩子的成绩可能更糟,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甚至可能逃学、离家出走……

三、情景ABC:反省冲突的模式

教师:亲子冲突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的伤害,那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先来看一个情景剧。

背景:小蔷下午去朋友家玩,回来的上遇到了大雨,乘坐的公交车坏了,又没有电话可以和家里联系,所以回到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个半小时。设身处地想想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小蔷的家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时敲门声响起,小蔷回来了……

教师:请大家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体会一下,接下来小蔷的家里会发生什么呢,是冲突连连,还是美满团圆?

(请两位同学分别模拟ABC三个情景剧,要求体现出双方的语气态度)

A剧

母亲(愤怒地):你野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

小蔷(发火):晚上乘车就已经够倒霉了!你还这样说!有你这样做母亲的吗?

母亲(更怒):好,我不配,以后晚上不许出去,没得商量!

B剧

母亲(愤怒地):你野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

小蔷(抱歉地):呵呵,妈,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OK?

母亲:你会有什么理由,还不是贪玩!

小蔷:我为什么没有理由,你太不相信我了!以后我的事你少管。

C剧

母亲(关切地):小蔷,你怎么才回来,妈都担心死了。是不是上遇到什么事情了?

小蔷(没好气地):问什么,烦死了!

妈妈(生气地):

“到底怎么回事?”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三个剧本中母女双方的态度变化。从上面剧本可以看到亲子冲突的三种模式:

A:(双方)冲动-冲突

B:(女儿)温和-(妈妈)冲动-冲突

c:(妈妈)温和-(女儿)冲动-冲突

(介绍每一种模式,都可顺便问一句:日常亲子冲突事件中,这种情况有没有?学生会说有)

四、走近沟通:探讨转化冲突的策略

(一)沟通的作用

教师:针对三种模式思考,作为子女,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化解冲突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三种策略,我们一起来探讨它们的可行性。(全班交流)

1 等待对方改变:是否可行,为什么?

2 改变自己态度:是否可行,为什么?

3 主动加强沟通:是否可行,为什么?

(通过交流探讨,学生会发现加强沟通更可行,因为沟通可以弥合代沟、增进理解、消除误解、增强信任与感情等)

教师小结:改变对方当然好,但有难度;改变自己态度是必要的,但光改变态度不能避免误会与冲突:所以要在改变态度的前提下,主动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消除误解,从而转化冲突。

(二)沟通的要素

教师:化解冲突的策略达成共识后,我们再回到情景剧,看看D剧中小蔷是如何沟通化解冲突的。

D剧

(请两位同学角色模拟)

母亲(愤怒地):你野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

小蔷(抱歉地):呵呵,妈,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OK?

母亲:你会有什么理由,还不是贪玩!

小蔷(真诚地):今天真是倒霉,汽车抛锚,我必须走到下一站等车。走到了我想打电话回来,附近又没有公用电话,我急得不得了,可一点办法也没有。哎呀,对不起啦,妈妈。我知道让你着急了!

母亲:好啦,好啦,以后注意呀,去吃水果吧。

教师:D剧的结果无疑是圆满的。由此可见,化解冲突,不但要有主动沟通的意识,还要注意沟通的技巧。

请体会小蔷的沟通过程,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在冲突情境下,与父母沟通需注意哪些要素?

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即沟通要素写在一张对开的白纸上。

集体:各组把白纸贴到黑板上,并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逐条讲解。

如控制情绪、理解对方、表达感受、说明情况、尊重父母、体谅父母、换位思考、语气态度等。

(三)沟通的应用

教师:下面一起再来看小方的故事,应用沟通的要素,设法帮助小方化解冲突。

故事回放。

教师:如果你是小方,想避免冲突,与妈妈有良好的沟通,应怎样做出回应?

先请学生写下沟通的话,然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如:

妈妈(老师饰):“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还这么不努力,不争气,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

五、结束:深化和拓展

教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了。为加深大家对真诚沟通的体会,请填写沟通实践表,请同学们在表中真诚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学生填表。

教师小结:同学们对沟通都有自己的理解。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亲子冲突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伤害,但如果我们能够主动改变自己,尝试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相信还是可以化“干戈”为亲情的。

更后请大家记住:(一起念)

主动沟通,

真诚表达;

感化父母,

快乐自己!

其乐融融享温馨,

亲子沟通方法篇8

“孩子越来越不爱和我们说话,小时候的‘粘’劲不知到哪儿去了。每天躲在自己房间里,倒是和同学煲‘电话粥’厉害得很”,倘若张家妈妈对朋友抱怨和孩子交流少,李家太太马上会有同感,“主动找孩子聊吧,她总是很不耐烦”。家长感慨孩子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子女却也有同样的苦恼。这里选取了三个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的故事。

案例一:沟通屡谈屡败

“我想和他们说,但是每次都不欢而散。”从前,小A一有事就喜欢和父母说,但是,上高中后,她发现和父母的沟通开始产生许多困难。每次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和父母倾诉,父母就责怪小A处事不懂得人情世故,认为小A太孩子气,不懂得与人相处,然后就搬出他们的“宝贵经验”来,这使小A非常不耐烦。这样的聊天每次都以两代人的争执告终。“没有办法,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我也觉得更秘密的事情向他们倾诉更安全,但每次他们都搬出他们的东西来压我。”

双方在沟通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和自我错位,造成了小A和父母的“屡谈屡败”。在认知上,父母一直抱有的态度可能是自己的经验足以教育孩子,而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独立个体。

把单纯的倾诉和抱怨变成双方真正的互动,是完成这类沟通的关键。

案例二:干脆避而不谈

“唉,我就干脆什么都不讲,反正也讲不清。”小B采取的是躲避政策,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吃饭,就是躲在房间里上网,除非父母有事叫她,不然极少主动和父母攀谈。“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讲的,和父母讲不来,感觉是两个世界的人。”小B说,她的一些同学更“可怕”,一星期和父母亲说的话不过几句,也是“闷锅”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太不一样了,所以干脆不讲”,小B说她还打算搬到学校去住,这样更不会被父母唠叨了。

小B的例子让人很容易感到这个家庭的沉闷。子女采取回避态度,父母压抑沟通热情,双方在看似平静的环境里生活,却缺少了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的情感交流。小B认为这样“相安无事”,省去被父母唠叨的麻烦。但却忽略了一点,原生家庭关系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在其他社会范畴中的交往方式和习惯。在家庭中形成的不良沟通模式往往让一个人在和其他人交流时也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不能为了“省事”而消极逃避家庭中的沟通,主动积极地寻找两代人之间的结合点,对于小B来说更有益处。即使父母和自己所关注的对象有太大差异,但维系成员之间的亲情不因年龄而有分别,这个时候,子女主动的交流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自己在父母视线之外的体验,能给予父母一种积极的暗示,弥补他们原先缺少的心理体验。

案例三:沟通因人制宜

小C觉得和父母沟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或者冲突。“关键是因人制宜”,她说父亲对于流行事物不怎么感兴趣,和父亲谈论的时候,就避过不提。而烹饪、历史等父亲颇有研究,这方面小C和父亲就会有讲不完的话。谈到时尚资讯、新的健身方法,母亲的兴趣更大,此时,母亲就成了小C交流对象。

这样主动与父母交流应该值得赞扬。但是,心理也提示,根据交流对象改变交流话题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家庭,因为这样的交流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愿行为。例如,自己对足球完全没有兴趣,却压抑着去陪父亲看球赛,那便是为了交流而交流了。而家庭成员间,表达一些情绪上的变化、愉快体验可能更加容易。

亲子沟通方法篇9

案例一:一个犯了盗窃罪的青年,问起因由,母亲说,是因为父亲不懂得与儿子沟通。父亲救子心切,也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说:“清算我吧,是我的问题!”

我却说:慢着,犯法的分明是你的儿子,怎么你把问题扯到自己身上?

并不是说孩子的问题与父母无关,但是并非每个不能与父母沟通的子女都会犯法。无论家庭关系有多恶劣,总不能漠视青年人自己的责任。

奇怪的是,有时连教导员都认为是父母不明白青年人心理,忙于改善父母,而那个需要被感化的问题人物,却反而坐在一旁十问九不答。

我每见到这种案例,总禁不住去想,在我们没有把沟通这一回事变成天经地义时,起码会集中注意力去处理问题行为。虽然那也不一定是个有效的方法。但总比让本来已经反叛的青年人觉得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更好。

恶性循环

案例二:这一对父母从事教育工作,他们有三个孩子。妻子十分不同意丈夫的教子方法,认为他不懂得亲子,只会呵骂。

丈夫一肚子怨气,决定与妻子划清界线。他以为,只要妻子不加阻挠,他就可以继续以严厉的方法教子。但是,他不知道,即使妻子不做声,孩子也能够看见母亲那不认同的眼光。

三个青少年,连父母对他们的基本要求也不肯就范。父亲越教不来,就越动气;越动气,就越被拒绝。

但是这恶性循环不单发生在父子之间,同时也发生在夫妻之间。妻子越觉得丈夫无理,越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补偿;越认为丈夫不懂得与儿女交谈,就越要事事解释,尽量多给孩子关注。

很多父母都从经验中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孩子是不必事事交代的。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孩子使性子时,不多解释,自然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底线,乖乖地就范。

这一对父母没有学到这个要理,主要是他们之间存有太多芥蒂。父亲管教孩子时,心中想的是妻子的不赞许;妻子管教孩子时,心中想的是丈夫有多不应该。结果二人相互抵消,孩子谁都不听。

亲子之道

妻子伤心极了。她说,我读了很多亲子之道,都说父母要懂得与子女沟通,我不能接受丈夫的一套!

但是她不知道,如果沟通变成一个教条,只会加强夫妻的分歧,结果三个大好青年全不受管,纠缠在父母的矛盾与积怨中,也难以应付外面的世界。

其实讲沟通是很有趣的一回事,而且不全是靠说话来表达的。在一个家庭内,父母子女是不断地相互接受信息的,所谓“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以为父母的方式不相同,导致孩子难教,其实这只是一个理论。世上哪有绝对相同的父母?无论你怎样扮作同一战线,没有一个孩子不知道父母是不会一致的,除非父母是双胞胎。

孩子更难挨的地方,是父母之间的怨恨,父母的相互抵消,相互不尊重。那种长期充满恨意或哀伤的家庭气氛,才是孩子成长的更大敌人。

不和的父母偏偏把注意力集中在儿女身上,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都转移到儿女身上。像第二个案例中的三个青少年。我觉察到两个小的很喜欢在大人谈话的时候,不断在背后作评语。后来发现,他们父亲说话的时候,母亲也会作旁白。这种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这种潜移默化,这种教育,这种纠缠不清,才是更难解难分。

说他们没有沟通吗?那倒不是。他们对每个人的行为和反应都甚为了解,简直是不言而喻,配合得天衣无缝。

说他们不够关怀吗?那也不对。这是一对会为孩子作任何牺牲的父母,孩子们如不关注父母,也不会如此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亲子沟通方法篇10

任何冲突都涉及双方,亲子之间的冲突亦如此。在这起母女冲突事件中,妈妈当街扇女儿耳光的做法简单粗暴,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

家长不能轻易否定孩子,要对其有同理心。要尊重孩子作为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要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做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更不能随意埋怨、批评、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要先理解、接纳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沟通才会顺畅轻松。报道中的十岁女孩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家长应理解幼小心灵对美丽的向往,细心呵护与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如家长可以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蹲下来,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理解,也是一种平等与尊重。这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孩子当做朋友。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且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独特,体会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思想。

以上关于“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实用技巧分享)

亲子关系可以改变吗?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认为亲子关系是天生的,无法改变;而另一些人则坚信亲子关系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时间改变的。事实上,无论从遗传学、环境因素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的改变都是可能的。首先,遗传因素在亲子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亲子之间的基因联系是无法改变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遗传因素会产生共同的特征和倾向,这对双方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即使基因是不可改变的,但是人的性格和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培养和调整来改变与亲子关系相关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环境因素对亲子关系的改变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亲子关系的改善。与此相反,不良的环境将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但是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家人可以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更健康的家庭氛围来改变亲子关系。

此外,心理学也为亲子关系的改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亲子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沟通技巧的学习和实践来改善亲子关系。此外,家庭治疗和亲子教育等方法也为改善亲子关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注心理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母离婚带孩子住一起好吗?

母离婚带孩子住一起好吗

离婚对于无辜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度困扰和痛苦的经历。他们通常会感到自责和无助,甚至有可能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离婚双方都住在一起,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亲密关怀和安全感,减少他们因家庭破裂而带来的心理创伤。此外,如果离婚的母都愿意付出努力来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共同居住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母离婚带孩子住一起好吗——女方

女方在母离婚后带孩子住一起有其独特的考虑。首先,女性通常在婚姻中扮演着更多的抚养责任,她们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需求。因此,女方一般会更多地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以确保孩子在离婚后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此外,女性在家庭中也更容易扮演起稳定的角色,给孩子带来一种安全感。因此,让女方与孩子住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母离婚带孩子住一起好吗

张子涵

离婚后共同抚养孩子对孩子成长好吗 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所以,离婚后孩子共同抚养是可以的。第十七个问题:离婚后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一起住会有什么问题? 离婚后我和前夫分割了共有财产,购买了新房子,决定和母、孩子一起住。当时我妈妈开玩笑说。

大壮

母离婚了,孩子两边住好吗? 当母离婚之后,孩子两边住并不一定好处多于坏处。虽然这样的安排能让孩子保持与双方母的亲密关系,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可能带来一些困扰。女儿小学三年级,同班一个好朋友的爸妈离婚了,挺乖的一个小女孩,她爸好像经常不在家,她有时候去姑姑家住,有时候去大家住。今天中午天很冷,去接孩子的时候。

渣男惑心

渥成

其次,妈妈独自带孩子住一起可以提供稳定和一致的生活环境。离婚后,孩子可能会感到失落和不稳定,但母亲的存在和照顾可以提供一个有组织和结构的日常生活。

食堂干饭王

真的没什么不好的,当初也是感情不和我执意要分开,也是什么都不要的只要这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归属问题,首先是问一下孩子的想法,若是母本身有打算,确实有一方的条件更好,和孩子好好商议,并且告诉他,想和谁一起住都可以,虽然爸妈离婚了。

疯癫的A兵者

离婚后还住在一起在上属于同居关系,同居关系不受保护,但并不违法。离婚即意味着从上夫妻关系止,即使双方为了孩子仍然住在一起。

“你每天精力就放在这些事上面,有什么用?”

“今天作业写完了吗?马上就要上初中了心里没点数吗?”

孩子很失望,一把甩开妈妈的手,独自向前走。妈妈依旧在后面不依不饶:“你看老师今天还在群里表扬了人家小林,都没有你,也就你心大还在这乐呢!”孩子很气愤地说:“表扬小林是因为他更近进步大,我学习也很努力,只是你不知道!”他们的聊天不欢而散。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生活中,多少父母是这样,孩子兴致勃勃地想和你交流,却被你几句话把天“聊死”。更后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你沟通,亲子关系越来越差。父母的语言一书里写道: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未来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更关键的影响因素。”

很多时候,你和孩子说的话里,藏着你的智商和情商。

1 和孩子说话的方式

会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情商低会给后代带来多大的影响?”

答主@嶝林洋

的回答戳心不已。

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对孩子的贬低、否定。也难怪答主更后无奈地表示:

我已经选择永久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内心世界。

父母尽职尽责地抚养了我,但是他们日复一日无意中的言语损耗,在我童年和少年的内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形空洞。

有一种情商低的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却动辄用言语打压、消耗孩子内心的能量。更后逼着孩子一步步关上了自己的心门,毁掉一段本该很温情的关系。

你怎样和孩子说话,就会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有一个南风法则:

“北风和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大,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越是猛烈地侵袭,行人将衣服裹得越紧;

而南风则徐徐吹动,让人如沐春风,更终,行人主动脱掉了大衣。”

这个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亲子沟通。当你强硬地命令孩子、打压孩子,孩子只会对你越来越抗拒、反感。当你对孩子和风细雨地讲话,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共情、包容与爱,你们之间的相处才会松弛而和谐。

2 父母好好说话

教育才能起效果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段1分钟的扎心视频。视频用一种巧妙对比的方式,告诉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所呈现的感觉。比如贬低味特浓的这句话:“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换一种表述方式,就是:“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再比如指责味很重的这句:“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调整一下顺序就成了:“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相同的字,换一下语序,就能表达出父母不同的情绪和语气。

一旦父母和子女说话变得温和、友善,孩子的世界就变得明亮了起来,也会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去改变、去进步。可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贬低、说教、指责当成了沟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结果不仅收效甚微,孩子还越发叛逆。电视剧小欢喜中,方一凡对待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妈妈董文洁总是对他用命令的语气,凡事呼来喝去,还动不动指责他这不行,那不行;于是,他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阳奉阴违;

爸爸方圆和他说话时总是和颜悦色、态度温和,经常认可他的优点;他总是郑重其事地听,然后把爸爸的话放在心上,悄悄改变。父母说话方式不同,更后沟通的效果也就不同。电影小孩不笨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

边进

,一边出……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父母能放低姿态,耐心、温和、正面地和孩子好好沟通,用绵绵细语,将人生智慧慢慢灌输到孩子的脑中。

这会让孩子内心被安全感所包裹,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尊重和关注的。

如此,教育才会温柔且坚定地发挥作用。

3 听过一句话: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

凡事都是有技巧的,与孩子沟通也不例外。父母日常会用的5大亲子沟通策略,各位家长请收好。

认可的话,赞扬着说

国内式父母似乎很少开口夸孩子,特别擅长给孩子泼冷水,生怕说你几句好,你就飘起来。作家艾小羊就曾在文章中回忆往事:高中时,她好不容易从学渣逆袭考了,激动地告诉父亲。父亲只是淡淡看了她一眼,说道:“你这是瞎猫撞上死耗子,有什么可兴奋的?”但其实,人性更深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建立自信、强大自我的重要基础。所以,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赞许:“孩子你真棒,我为你骄傲!”那些经常给孩子鼓掌的父母,也把爱和信心洒进了孩子心里。

批评的话,鼓励着说

许多父母都喜欢借着批评的名义,打击和嘲讽孩子: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刚讲的就忘了,你是猪吗?

更后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伤害孩子自尊,破坏亲子关系。想要真正让孩子进步,不妨试试“批评的话儿鼓励着说”。

尹建莉的女儿有次数学没考好,老师在家长会后特意找她说了此事。

回到家后,她没有责骂女儿,却说道:

“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虽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觉得你在数学方面其实是很有潜力的。”

就这样,女儿受到很大鼓励,自信也被激发起来,之后越考越好。家长的信任和鼓励,就是激励孩子改正和进步的强大动力。

请求的话,商量着说

我以前跟儿子说话,喜欢直接下达命令:

“你怎么搞的,房间这么乱,快去收拾好!”结果每次都是说了半天儿子都不动地方,甚至还跟我顶嘴:“要去你自己去,别烦我!”后来,我反省了一段时间,才醒悟:命令式话语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尊心,滋生叛逆情绪。

于是我再想让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便尝试用商量的语气:

“儿子,衣服乱丢可不是好习惯哦,你愿意和妈妈一起收拾一下吗?”儿子犹豫了一下,果然走过来开始收拾屋子。当你放下咄咄逼人的态度,多考虑孩子的感受,以柔克刚,孩子自然愿意放下抵触,痛快地把事情给解决了。

质疑的话,温柔着说

非暴力亲子沟通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乐乐一个月花掉了1000多元的零用钱,妈妈心里很生气,但还是选择了温柔地询问乐乐:为什么这个月会花掉这么多的零用钱?乐乐便向妈妈坦诚道:妹妹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总没有自己的份,但是妈妈愿意为自己花钱,会让她感觉自己是被关心的。妈妈这才真正醒悟,原来是自己过于关注妹妹,疏忽了对乐乐的关心。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劈头盖脸的质问孩子。

父母心平气和的态度和温和的话语,就是孩子的定心丸,让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信任父母,敢于敞开心扉。

反对的话,尊重着说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发强烈。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任性,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比如孩子天天玩手机上网,不要直接对孩子发脾气:“不许玩手机了!”、“再玩就没收!”可以尝试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沟通。

“妈妈能理解你,手机确实很有意思,可是长时间玩不仅伤害眼睛,还影响学习,你是大孩子了,妈妈相信你是有这个自律能力的。”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采纳你的建议。养孩子不是驯兽,你尊重了他,他才会尊重你。

4 有句话说得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父母的良言,是指引孩子往前走的明灯,也是构建亲密亲子关系的桥梁;父母的恶语,则是种在孩子心里的毒瘤,也是一把割断情感链接的利刃。父母子女一场,是这世上更美丽的缘分。一起共勉!

责编:张春祥

来源:国内教育报

你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多吗?

原来,这位爸爸的女儿读初二,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烦他,几乎到了讨厌的程度,在送孩子上下学的上,父女俩几乎零沟通。

尤其是一提到学习,孩子就发火。

孩子的行为,让爸爸特别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可怜天下父母心。

曾经的小宝贝、小心肝,变成同住屋檐的陌人,一边是内心的失落,一边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担忧。

“上下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他们可以和同学说话聊天、逛书店,而父母的到来,无疑剥夺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见到孩子就问学习,那孩子放学和在学校便没有区别,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提问,甚至比老师的问题都难回答。”

不禁想起,之前,叶一茜也在微博上吐槽,和女儿森碟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叶一茜本想了解孩子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没想到,是这样的:

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多无语,有多无语。

仿佛一片热忱,撞了一座冰山上。

网友们表示,叶一茜和森碟的聊天模式,像极了他们和父母。

同样的,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四扇大门。

当父母成功推开这4扇门时,就拥有了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基础。

扇门:倾听之门

当你的孩子,3岁时,哭着对你说:“妈妈,不要去上班”,你会怎么回答他?

“妈妈得去上班,陪不了你。”

“你乖,跟奶奶在家,妈妈下班就回来。”

“你这孩子,跟你说了多少遍,妈妈赚了钱,才能给你买吃的。”

可是,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孩子依然“油盐不进”,每天都要上演一场“生死离别”。

这是美国效能训练国内区导师安心的一位学员的案例,其实,也发生在许多父母身上。

当孩子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哭就是他们的语言。

如果父母听不懂孩子“哭”背后的语言,长久下去,就会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将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自己心里。

后来,这位妈妈通过导师的指导,学会倾听和引导女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女儿开始接受“妈妈上班”的事实,也相信“妈妈会准时回家”,便不再哭闹。

倾听,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道屏障。

父母不会听,孩子自然不会说。

善于沟通的父母,首先要做孩子语言的“翻译官”。

听孩子说话的诀窍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让孩子体会到你理解他、让孩子意识到事情还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当孩子被一个玩具弄哭时,善于倾听的父母会这样做:

“宝贝,没有把玩具弄好,你很伤心,是不是”。

孩子哭声背后的感受,得到了父母准确的反馈 ,情绪便会慢慢平静下来。

之后,父母再引导孩子,找到玩具没有弄好的原因,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第二扇门:关心之门

某某同学上课讲话被罚站;谁谁今天没来上学;体育课上,老师让他们跑步,累成狗。。。。。。”

妈妈表示,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她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很难填满的洞。

有了儿子后,她才渐渐明白。

小时候,家里开了个杂货店。

父母总是忙着进货理货、招呼客人,她告诉妈妈小花拿了她的橡皮擦,小强抢了扯了她的头发,老师今天没布置作业。。。。。。换来的,总是妈妈的一句:

“我忙得晕头转向,不要拿你那些小破事来烦我。”

父母与子女之间,更伤人的莫过于此。

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就已经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向父母敞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时,聪明的父母懂得找到进门的;糊涂的父母,却无形中,一次次让孩子听到“砰”的关声门。

反观身边那些亲子关系和谐的父母子女,父母从来不把孩子的事当成小事,但凡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父母总会给予极大的好奇与关心,当成“大事”给予孩子回应,与孩子讨论。

孩子不断长大,父母慢慢变老。

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大,父母的世界越来越小,千万别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成绩。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结,除了成绩之外,还有很多事可以沟通。

从学校趣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孩子的人生中。

把孩子的“小事”当成“大事”,才能真正架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王小骞在她的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中,曾提到过一个亲戚:

每次孩子考试回家,总是先问成绩,如果考到高分,便会问孩子:丢的几分,是怎么回事。

如果考到了低分,更是少不了一顿责骂,为什么考得这么低。

不难想象,孩子该是怎样的窘迫与无助。

好不容易拿到的高分,得不到半句夸赞;

而当成绩不尽如人意,更难过、更需要安慰和鼓励时,更信任、更依赖的父母,却给予了他360度全方位的暴击。

作家苏岑说过:“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能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这便是为什么,一提到成绩,孩子就发火,一聊天,孩子就闭嘴的原因。

他说了,你听不懂;他说了,你听不见。

当所有的沟通,变得沟而不通时,情绪便压在心里。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55387定律人际沟通定”来说,此时,父母与子女之间,已经失去了有效沟通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想要达成有效沟通,需要55%的态度+38%的语气+7%的内容。

也就是说,态度和语气,决定了能否成功的沟通。

可想而知:

当孩子渴望感受得到接纳时,父母给予的是阻断;

当孩子给予全部的信任时,父母却给了冷漠、否定的反馈;

当孩子沮丧恐惧时,渴望得到安慰、鼓励,父母的言语却尽是责备与不满,看见孩子的优点。

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就这样,被父母亲手关上了。

良好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基础上。

当父母用正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从中找到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沟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效果自然也加倍的。

只有父母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才愿意袒露心声。

第四扇门:孩子的心门

律政剧黑色灯塔中,作为法官的父亲杨柏青,平常工作特别忙,每次答应儿子的事,总是因为工作食言。

久而久之,儿子在和爸爸之间,竖起了一道厚厚的墙,阻隔了爸爸的语言与示好。

有一天,儿子生日,爸爸带着愧疚,提前了很久,和儿子约好,要好好给他过生日。

结果,那天又因为工作,耽误了。

等他回到家时,已经接近12点。

爸爸带着内疚,兴致冲冲地去厨房做好菜,把晚饭变成宵夜。

儿子躲在房间不出来,是妈妈做了好久思想工作,儿子才出来。

然而,坐到餐桌上,儿子一言不发,狼吞虎咽地吃着爸爸做的菜,只说了一句:已经过了十二点,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又掉头回房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门”,从来都不是突然关闭的,也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将父母关在“心门”之外。

每次的无话不说,遭遇的都是沟而不通、视而不见、否定打击。

渐渐地,更亲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幸运的是,电视剧中的杨柏青懂得向同事求助,在同事的帮助下,他把儿子带到法院,去亲身体验父亲工作的环境。

从小到大一直渴望接近父亲的儿子,在看过工作时的父亲后,给予了他更大的支持。

回到家后,儿子打开心门,与父亲和解。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如杨柏青那般幸运,重新获得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

不是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而是父母关上了孩子敞开的“心门”。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其实很简单。

需要我们懂得“感受”孩子,他的哭闹、脾气,不会毫无由来,给予孩子发泄的时间。

先解决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需要我们善于“看见”孩子,孩子只是身体小,心却是完整的,父母的世界里,生计忙碌是大事,孩子的世界里,拉扯疯闹也是大事。

先蹲下身体,再去做出判断。

更需要我们懂得给予孩子“阳光”,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喜忧参半的。

在喜中成就,在忧中成长,方能成就完整的人生。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不是去找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更善良、更宽容,更不想控制你的人。”

于孩子,父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良好的沟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要耳朵听得见孩子,眼睛看得见孩子,喜也好,忧也罢,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都值得鼓励和赞美。

因为,孩子需要的,始终是:

父母的爱与接纳。

你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还多吗?

原来,这位爸爸的女儿读初二,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烦他,几乎到了讨厌的程度,在送孩子上下学的上,父女俩几乎零沟通。

尤其是一提到学习,孩子就发火。

孩子的行为,让爸爸特别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可怜天下父母心。

曾经的小宝贝、小心肝,变成同住屋檐的陌人,一边是内心的失落,一边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担忧。

“上下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他们可以和同学说话聊天、逛书店,而父母的到来,无疑剥夺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见到孩子就问学习,那孩子放学和在学校便没有区别,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提问,甚至比老师的问题都难回答。”

不禁想起,之前,叶一茜也在微博上吐槽,和女儿森碟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叶一茜本想了解孩子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没想到,是这样的:

真的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要多无语,有多无语。

仿佛一片热忱,撞了一座冰山上。

网友们表示,叶一茜和森碟的聊天模式,像极了他们和父母。

同样的,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四扇大门。

当父母成功推开这4扇门时,就拥有了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基础。

1

扇门:倾听之门

当你的孩子,3岁时,哭着对你说:“妈妈,不要去上班”,你会怎么回答他?

“妈妈得去上班,陪不了你。”

“你乖,跟奶奶在家,妈妈下班就回来。”

“你这孩子,跟你说了多少遍,妈妈赚了钱,才能给你买吃的。”

可是,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孩子依然“油盐不进”,每天都要上演一场“生死离别”。

这是美国效能训练国内区导师安心的一位学员的案例,其实,也发生在许多父母身上。

当孩子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哭就是他们的语言。

如果父母听不懂孩子“哭”背后的语言,长久下去,就会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将所有的一切,都留在自己心里。

后来,这位妈妈通过导师的指导,学会倾听和引导女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女儿开始接受“妈妈上班”的事实,也相信“妈妈会准时回家”,便不再哭闹。

倾听,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道屏障。

父母不会听,孩子自然不会说。

善于沟通的父母,首先要做孩子语言的“翻译官”。

听孩子说话的诀窍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让孩子体会到你理解他、让孩子意识到事情还有解决的办法。

比如:当孩子被一个玩具弄哭时,善于倾听的父母会这样做:

“宝贝,没有把玩具弄好,你很伤心,是不是”。

孩子哭声背后的感受,得到了父母准确的反馈 ,情绪便会慢慢平静下来。

之后,父母再引导孩子,找到玩具没有弄好的原因,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2

第二扇门:关心之门

某某同学上课讲话被罚站;谁谁今天没来上学;体育课上,老师让他们跑步,累成狗。。。。。。”

妈妈表示,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她心里似乎总有一个很难填满的洞。

有了儿子后,她才渐渐明白。

小时候,家里开了个杂货店。

父母总是忙着进货理货、招呼客人,她告诉妈妈小花拿了她的橡皮擦,小强抢了扯了她的头发,老师今天没布置作业。。。。。。换来的,总是妈妈的一句:

“我忙得晕头转向,不要拿你那些小破事来烦我。”

父母与子女之间,更伤人的莫过于此。

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就已经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向父母敞开他内心世界的大门时,聪明的父母懂得找到进门的;糊涂的父母,却无形中,一次次让孩子听到“砰”的关声门。

反观身边那些亲子关系和谐的父母子女,父母从来不把孩子的事当成小事,但凡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父母总会给予极大的好奇与关心,当成“大事”给予孩子回应,与孩子讨论。

孩子不断长大,父母慢慢变老。

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大,父母的世界越来越小,千万别让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只剩下成绩。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结,除了成绩之外,还有很多事可以沟通。

从学校趣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孩子的人生中。

把孩子的“小事”当成“大事”,才能真正架起亲子关系的桥梁。

3

王小骞在她的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中,曾提到过一个亲戚:

每次孩子考试回家,总是先问成绩,如果考到高分,便会问孩子:丢的几分,是怎么回事。

如果考到了低分,更是少不了一顿责骂,为什么考得这么低。

不难想象,孩子该是怎样的窘迫与无助。

好不容易拿到的高分,得不到半句夸赞;

而当成绩不尽如人意,更难过、更需要安慰和鼓励时,更信任、更依赖的父母,却给予了他360度全方位的暴击。

作家苏岑说过:“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能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这便是为什么,一提到成绩,孩子就发火,一聊天,孩子就闭嘴的原因。

他说了,你听不懂;他说了,你听不见。

当所有的沟通,变得沟而不通时,情绪便压在心里。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55387定律人际沟通定”来说,此时,父母与子女之间,已经失去了有效沟通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想要达成有效沟通,需要55%的态度+38%的语气+7%的内容。

也就是说,态度和语气,决定了能否成功的沟通。

可想而知:

当孩子渴望感受得到接纳时,父母给予的是阻断;

当孩子给予全部的信任时,父母却给了冷漠、否定的反馈;

当孩子沮丧恐惧时,渴望得到安慰、鼓励,父母的言语却尽是责备与不满,看见孩子的优点。

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就这样,被父母亲手关上了。

良好的沟通,一定是建立在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基础上。

当父母用正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从中找到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沟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效果自然也加倍的。

只有父母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才愿意袒露心声。

4

第四扇门:孩子的心门

律政剧黑色灯塔中,作为法官的父亲杨柏青,平常工作特别忙,每次答应儿子的事,总是因为工作食言。

久而久之,儿子在和爸爸之间,竖起了一道厚厚的墙,阻隔了爸爸的语言与示好。

有一天,儿子生日,爸爸带着愧疚,提前了很久,和儿子约好,要好好给他过生日。

结果,那天又因为工作,耽误了。

等他回到家时,已经接近12点。

爸爸带着内疚,兴致冲冲地去厨房做好菜,把晚饭变成宵夜。

儿子躲在房间不出来,是妈妈做了好久思想工作,儿子才出来。

然而,坐到餐桌上,儿子一言不发,狼吞虎咽地吃着爸爸做的菜,只说了一句:已经过了十二点,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又掉头回房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门”,从来都不是突然关闭的,也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将父母关在“心门”之外。

每次的无话不说,遭遇的都是沟而不通、视而不见、否定打击。

渐渐地,更亲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幸运的是,电视剧中的杨柏青懂得向同事求助,在同事的帮助下,他把儿子带到法院,去亲身体验父亲工作的环境。

从小到大一直渴望接近父亲的儿子,在看过工作时的父亲后,给予了他更大的支持。

回到家后,儿子打开心门,与父亲和解。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如杨柏青那般幸运,重新获得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

不是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而是父母关上了孩子敞开的“心门”。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其实很简单。

需要我们懂得“感受”孩子,他的哭闹、脾气,不会毫无由来,给予孩子发泄的时间。

先解决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需要我们善于“看见”孩子,孩子只是身体小,心却是完整的,父母的世界里,生计忙碌是大事,孩子的世界里,拉扯疯闹也是大事。

先蹲下身体,再去做出判断。

更需要我们懂得给予孩子“阳光”,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喜忧参半的。

在喜中成就,在忧中成长,方能成就完整的人生。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不是去找一五一十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人,你会去找一个聆听者,那个你认识更善良、更宽容,更不想控制你的人。”

于孩子,父母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良好的沟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要耳朵听得见孩子,眼睛看得见孩子,喜也好,忧也罢,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都值得鼓励和赞美。

因为,孩子需要的,始终是:

父母的爱与接纳。

以上关于“怎么塑造好的亲子关系呢(实用技巧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